白花類的香水並不是那種我原生就喜歡的類型,當然我猜沒有一種味道是人類天生就喜歡或討厭的?就像我們成人應該都覺得大便很臭,但許多小baby卻會抓著自己的便便往嘴裡塞,如果他們能說出自己的想法,答案也會是臭的嗎?我在想,香與臭是不是都是人在成長中不斷經歷、被引導和自己的喜好⋯等種種碰撞出的結果?長大後我們的嗅覺認知才成型。很可惜我並沒有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長大,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住在市區的公寓,對於野生的花香或植物的概念真的挺少的,頂多就是談戀愛時收過玫瑰花、親人過世時聞過滿室的菊花與百合、路邊買的玉蘭花、去戶外郊遊的樹林味道⋯等這些都市化的大自然香味,於是茉莉、晚香玉和梔子花這類香味都是在我認識香水後才學習到的,不像玫瑰、水果和綠葉,光聽名字我就能想像到它們的氣味。
自從漸漸接觸到來自不同背景的香友後,我發現其實喜愛白花、甚至把白花當作本命香的人還滿多,有些人還能分辨出這些香水與自然界的花香有多相似,這份能力我倒是沒有,於是我花了更多時間去聞白花類的香水,雖然後來發現我會暈白花,不過已經隨著時間漸漸地熟悉了這些香味,也逐漸對它那時而冰清玉潔、優雅纖細,時而自信大方、嬌豔懾人的雙重特性著迷。儘管真實大自然界的這些白花香對我來說還是很模糊的,但白花類的香水反而成了我對白花的嗅覺記憶,想想也真奇妙。最近把收藏已久的Van Cleef & Arpels這盒試香組拿出來才發現,剩下還沒試的三個試香管居然都是白花,可見我玩香水初期對白花真的比較沒興趣,常常視而不見的略過,這幾天認真的試了幾次這幾款白花,由於Lys Carmin已停產,我就不多介紹了,我想聊的是還在市場上販售的兩款:一個是以梔子花為主角的Gardenia Petale,另一款則是以茉莉與橙花為主的California Reverie,兩個各自表現出白花的不同面貌,我集結寫在同一篇文章當作VCA的白花特輯,也剛好可以聊一下它們的不同。
點此閱讀全文